深度剖析FHE、ZK和MPC:三大加密技术的异同与应用

加密技术大比拼:FHE、ZK和MPC的异同

在上一篇分析中,我们详细探讨了全同态加密(FHE)的工作原理。然而,许多人仍然对FHE、ZK和MPC这些加密技术感到困惑。因此,本文将对这三种技术进行深入对比。

FHE、ZK和MPC:核心概念解析

首先,让我们从基本问题入手:

  • 这些技术各自代表什么?
  • 它们如何运作?
  • 它们在区块链应用中扮演什么角色?

FHE vs ZK vs MPC,三种加密技术究竟有何不同?

1. 零知识证明(ZK):证明无需泄露

零知识证明技术旨在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在不泄露任何具体信息的前提下,验证某个声明的真实性。

ZK建立在坚实的密码学基础之上。通过零知识证明,一方可以向另一方证明自己掌握某个秘密,而无需透露关于该秘密的任何细节。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个人想向租车公司证明自己的信用状况良好,但又不希望提供详细的银行流水。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或支付应用提供的"信用评分"就可以视为一种零知识证明。

这个人能够在不透露个人财务细节的情况下,证明自己的信用评分达标,这正是零知识证明的精髓所在。

在区块链领域,我们可以参考某匿名加密货币的应用案例:

当用户进行转账时,他们既需要保持匿名,又要证明自己有权转移这些币(以防止双重支付)。为此,用户需要生成一个ZK证明。

矿工在收到这个证明后,能够在不知道转账者身份的情况下,确认交易的有效性并将其添加到区块链中。

2. 多方安全计算(MPC):共同计算无需泄露

多方安全计算技术主要用于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多方参与者不泄露敏感信息的前提下,共同完成某项计算任务。

这项技术允许多个参与者(例如Alice、Bob和Carol)协作完成一项计算,而无需任何一方透露自己的输入数据。

举例来说,如果三个人想计算他们的平均工资,但又不想透露各自的具体工资数额,他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每个人将自己的工资分成三部分,并将其中两部分分别交给其他两人。然后,每个人对收到的数字进行求和,并分享这个结果。最后,三人再将这三个求和结果相加并取平均值,从而得到平均工资,但却无法得知其他人的具体工资。

在加密货币领域,MPC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钱包设计中。

以某些交易平台推出的MPC钱包为例,用户不再需要记忆12个助记词,而是采用了类似2/2多重签名的方式,将私钥分散存储在用户手机、云端和交易平台。

这种设计确保了即使用户不慎丢失手机,仍然可以通过云端和交易平台的数据恢复私钥。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一些MPC钱包还支持引入更多第三方来保护私钥碎片。

基于MPC这一密码学技术,多方可以在无需相互信任的情况下,安全地使用私钥。

3. 全同态加密(FHE):加密外包计算

全同态加密技术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使得加密后的数据可以交由不可信的第三方进行计算,而计算结果仍然可以被我们解密还原。

举个例子,假设Alice缺乏计算能力,需要依赖Bob来进行计算,但又不想向Bob透露真实数据。在这种情况下,Alice可以将原始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引入噪音,进行多次加法或乘法运算),然后利用Bob强大的算力对这些加密数据进行处理。最后,Alice可以解密处理结果,得到真实的计算结果,而Bob始终无法获知原始数据的内容。

在云计算环境中处理敏感信息(如医疗记录或个人财务数据)时,FHE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确保数据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始终保持加密状态,不仅保护了数据安全,还符合相关隐私法规的要求。

FHE vs ZK vs MPC,三种加密技术究竟有何不同?

在加密货币领域,FHE技术也有其独特的应用前景。例如,某区块链项目就利用FHE技术来解决权益证明(PoS)机制中的一个固有问题:

对于拥有大量验证者的PoS协议(如以太坊),这个问题并不明显。但对于一些小型项目来说,问题就凸显出来了。理论上,节点应该认真验证每笔交易的合法性。然而,在一些小型PoS网络中,由于节点数量不足且存在"大节点",许多小节点发现:与其花时间自己计算核实,不如直接跟随大节点的结果。

这种行为无疑会导致严重的中心化问题。

类似的"跟随"现象也出现在投票场景中。例如,在某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投票中,由于某投资机构拥有大量投票权,其态度往往对某些提案起决定性作用。这导致许多小票仓持有者只能被动跟随或选择弃权,无法真实反映社区意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项目利用FHE技术:

  1. 让PoS节点在互不知晓对方答案的情况下,仍能利用机器算力完成区块验证工作,防止节点间相互抄袭。

  2. 让投票者在不知道他人投票意向的情况下,仍能通过投票平台计算出最终结果,避免跟风投票。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该项目还需要构建一个再质押(re-staking)协议。因为某些协议本身就为小型区块链提供"外包节点"服务,如果再结合FHE技术,将极大提升PoS网络和投票系统的安全性。

这种做法有点类似于小国引入外国驻军来维护内部秩序,是该项目在PoS/Restaking领域与其他项目的主要区别之一。

总结

尽管ZK(零知识证明)、MPC(多方计算)和FHE(全同态加密)都是为保护数据隐私和安全而设计的先进加密技术,但它们在应用场景和技术复杂性上存在差异:

应用场景:

  • ZK强调"如何证明",允许一方向另一方证明某信息的正确性,而无需透露额外信息。这在需要验证权限或身份时特别有用。
  • MPC强调"如何计算",允许多方共同进行计算,而不必透露各自的输入。这适用于需要数据合作但又要保护各方隐私的场景,如跨机构数据分析和财务审计。
  • FHE强调"如何加密",使得在数据保持加密状态下进行复杂计算成为可能。这对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服务尤为重要,用户可以安全地在云环境中处理敏感数据。

技术复杂性:

  • ZK理论上功能强大,但设计有效且易于实现的零知识证明协议可能非常复杂,需要深厚的数学和编程技能。
  • MPC在实现时需要解决同步和通信效率问题,特别是在参与者众多的情况下,协调成本和计算开销可能非常高。
  • FHE在计算效率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尽管理论上极具吸引力,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高计算复杂性和时间成本仍是主要障碍。

FHE vs ZK vs MPC,三种加密技术究竟有何不同?

在当今数字时代,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没有加密技术,我们的日常通讯、消费和交易信息都将暴露无遗,就像没有上锁的家门,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入。

希望通过本文的详细对比,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区分这三种重要的加密技术。

FHE vs ZK vs MPC,三种加密技术究竟有何不同?

FHE3.54%
ZK-3.26%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6
  • 分享
评论
0/400
ZK证明爱好者vip
· 11小时前
又一篇敷衍的入门科普...真正的zk不是这样的!
回复0
NFTragedyvip
· 18小时前
太难了看不懂 还是学炒币吧
回复0
MrRightClickvip
· 18小时前
MPC不就是那个啥游戏吗
回复0
反向指标君vip
· 18小时前
生怕你们上当 我来当反指标
回复0
跳跃的蜡烛线vip
· 18小时前
是分不清还是看不懂...
回复0
Web3教育家vip
· 18小时前
*调整虚拟眼镜* 终于有人解析加密货币的神圣三位一体了!正如我在区块链101课上告诉我的学生:它就像是蒙着眼罩做饭……老实说,真是令人着迷的东西
查看原文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