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幻觉下的真相:金融化周期末期三大隐患

robot
摘要生成中

金融化周期末期的真相:流动性幻觉掩盖结构性崩塌

当前,我们正处于极度金融化周期的尾声。市场上不乏投机热潮,某些加密货币在短短一个月内暴涨十倍,又在一天之内暴跌20%。这种现象虽然令人惊讶,但实际上反映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泡沫市场。然而,泡沫只是表象。真正的问题在于流动性过剩、市场扭曲,以及一个在自身矛盾重压下逐渐崩塌的文明体系。

尽管标普500指数屡创新高,但这种所谓的"历史新高"不过是流动性幻觉。如果考虑通胀因素,自2000年以来,标普500指数实际上并没有实质性增长。这并非真正的经济增长,而是货币供应量膨胀的直接反映。

流动性幻觉:当货币泡沫掩盖文明的结构性崩塌

当前的经济形势面临结构性问题,单纯的利率调整已无法解决。我们需要关注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1. 债务体系的缓慢瓦解

现代货币秩序已濒临崩溃。这个体系建立在不断扩张的债务基础之上,如今面临着无法调和的内部矛盾。过去的经济刺激措施、救助计划等策略都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假设之上:债务越多,经济越繁荣。

然而,这种错觉正在瓦解。生产率增长停滞,人口结构变化与这种体系背道而驰。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抚养比上升,消费越来越依赖信贷而非收入。这个经济机器正在老化,已无法自我修复。

2008年金融危机本应戳破这个泡沫,但未能如此。COVID-19疫情则从道德层面暴露了政府的无能。许多政府的应对措施表明,生存权并非人人平等。这导致了政府合法性的衰退。如今的机构更像是靠监控、补贴和舆论操控来维持的空壳。

2. 智能技术的封闭化

关于通用人工智能(AGI)的讨论仍停留在天真乐观的层面。大多数人认为AI会像Excel或云服务一样普及,成为提高生产力的工具。但这种想法过于理想化。

如果机器获得了自我改进的能力,能够模拟复杂系统并设计新型武器,它不太可能成为开源技术。就像核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一样,强大的AI最终将成为国家管控的工具。

普通公众可能只能接触到经过严格限制的AI片段,而真正强大的系统将被隐藏起来,用于战略目的。尽管大多数人可能仍然抱有其他想法,但信念终究无法与基础设施抗衡。

3. 时间成为新的货币

传统上,金钱可以买到舒适、安全和社会地位,但买不到时间。这种情况正在改变。随着AI解码基因组和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我们正进入一个寿命延长可能成为工程优势的时代。

然而,这并非一场普惠的公共卫生革命。真正的寿命延长、认知增强和胚胎优化技术将极其昂贵,受到严格监管,并在政治上具有争议性。各国政府已经因人口老龄化而不堪重负,不太可能鼓励普遍的长寿。

因此,富人不仅会在经济上更富有,还会在生物学上与众不同。改变人类基因蓝图的能力将造就一个新的经济阶层:那些能够通过生物技术专利摆脱自然死亡曲线的人。这种未来无法大规模推广,而是一条特权之路。

未来社会的三种轨道

当前社会正在分化成不同的发展轨道,每条轨道都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特征:

  1. 麻醉大众:通过AI生成的内容、社交媒体、虚拟现实等提供廉价的娱乐和刺激,使大多数人在政治上无关紧要。

  2. 认知精英:生物和智力上得到增强的少数群体,追求对生物学和死亡的掌控,而非单纯的经济回报。

  3. 新型隐居者:选择断开与主流社会的连接,在机器之外寻找意义,试图保留人性化体验的群体。

在这个分化的世界中,大多数人可能会不知不觉地成为系统的产品,而非参与者。对于少数能预见未来的人来说,选择退出不再是中立的选择,而是一种反抗。

流动性幻觉:当货币泡沫掩盖文明的结构性崩塌

破碎世界中的清晰战略

在这个充满噪音的市场中,真正的挑战不是如何"战胜市场",而是如何在一个不再服务于参与者的系统中为不对称局面做好准备。关键在于系统性思维,而非简单的价格走势分析。

大多数人可能不会意识到这些变化,直到为时已晚。因为在茫然无知中度过一生,比清醒地面对困境更让人感到舒适。然而,对于那些能够洞察未来的人来说,现在正是重新思考战略,为即将到来的巨变做准备的时候。

流动性幻觉:当货币泡沫掩盖文明的结构性崩塌

AGI-3.05%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3
  • 分享
评论
0/400
FortuneTeller42vip
· 08-01 09:41
泡沫终将破裂
回复0
熊市理发师vip
· 08-01 07:17
基建才是硬道理
回复0
号角三声vip
· 08-01 07:10
流动性竟是镜花水月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