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质押和流动性再质押: ETH持有者的新收益增值机遇

robot
摘要生成中

再质押和流动性再质押:突破质押收益的新范式

再质押和流动性再质押近期在加密市场引发热议,吸引了众多希望在ETH ETF利好基础上提升ETH收益的用户关注。DeFi Llama数据显示,这两类业务的TVL增长迅猛,在所有DeFi类别中分别排名第五和第六。在深入探讨再质押和流动性再质押带来的额外收益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基本原理。

质押与流动性质押概述

以太坊质押是指用户投入ETH来保护网络并获得额外ETH奖励。虽然可以产生收益,但质押也面临被惩罚的风险,以及因解除质押期而无法立即出售ETH导致的流动性不足风险。

成为验证者需要32 ETH的大额前期投入,对许多人来说门槛较高。因此出现了集合质押服务,允许多个用户合并ETH以满足最低质押要求。

尽管如此,质押的ETH仍处于"锁定"状态,无法立即使用。流动性质押应运而生,它为用户的ETH存款铸造流动性代币。这些代币可用于参与DeFi活动以增加收益。Lido等平台是这一创新的先驱。

一览流动性再质押全貌图

再质押的兴起

再质押最初由EigenLayer提出,旨在用质押的ETH来保护无法在EVM上部署或验证的模块,如侧链、预言机网络等。这些模块通常需要自己的代币提供安全保障,存在建立安全网络成本高、信任度低等问题。再质押通过从以太坊验证者集引导安全性来解决这一问题。

除EigenLayer外,也出现了其他再质押协议。它们都旨在利用再质押资产提供安全性,但在具体实现上存在差异。

一览流动性再质押全貌图

再质押协议比较

目前主要的再质押协议包括EigenLayer、Karak和Symbiotic。它们在TVL、支持资产、安全模型等方面各有特点:

EigenLayer仅支持ETH及其衍生品,安全性较高;Karak和Symbiotic支持更广泛的资产,安全性更灵活。

EigenLayer和Karak采用可升级的智能合约,由多重签名管理;Symbiotic的核心合约不可变,可消除治理风险。

EigenLayer和Symbiotic主要接受以太坊上的资产,Karak支持5条链的存款。

各协议都在努力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其基础设施上构建服务。长期来看,能持续与大型参与者合作的平台可能更具优势。

一览流动性再质押全貌图

流动性再质押概述

流动性再质押协议为用户提供流动性包装代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原生LRT:如EtherFi、Puffer等,只接受原生ETH存款
  • 篮子型LRT:如Renzo、Kelp等,接受多种资产存款
  • 独立LRT:如Eigenpie、Mellow等,为特定存款发行特定LRT

这些协议在DeFi集成、Layer 2支持等方面各有特色。大多已与Eigenlayer和Karak集成,部分正在与Symbiotic合作。

一览流动性再质押全貌图

再质押的增长趋势

再质押存款近期大幅增长,流动性再质押占比超70%。但Eigenlayer空投后出现部分资金流出,可能流向其他协议如Karak和Symbiotic。

随着更多协议推出代币和空投,以及存款上限的提高,用户可能会继续在这些平台上寻找收益机会。

一览流动性再质押全貌图

结语

目前已有约1340万个ETH通过流动质押平台质押,占所有质押ETH的40.5%。再质押与流动质押的比例约为35.6%。

随着新服务的推出和奖励机制的完善,再质押平台有望吸引更多资金流入。虽然短期可能因空投而出现波动,但长期来看,收益寻求者仍可能被吸引。再质押生态的发展将为ETH持有者带来更多价值增值机会。

一览流动性再质押全貌图

ETH-5.73%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8
  • 分享
评论
0/400
多签失败大师vip
· 16小时前
纯韭菜玩不起 32个直接躺平ing
回复0
社区打杂人vip
· 16小时前
能赚钱谁还敢质押呢?高风险
回复0
0xSoullessvip
· 16小时前
韭菜真就认准了这个坑往里跳啊 各种质押割来割去
回复0
Anon4461vip
· 16小时前
tvl涨得太狠了 小心过热
回复0
熊市资深生存者vip
· 16小时前
坐等吃韭菜割韭菜
回复0
ValidatorVibesvip
· 16小时前
degens 在重质押上睡觉,真是无语... 网络安全 + 收益叠加是 POS 链的未来,真的。
查看原文回复0
链上数据侦探ervip
· 17小时前
tvl又涨了 像干货
回复0
被毕业的矿工vip
· 17小时前
钱包空空如也 谁还能讲门槛高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