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联合推广任务上线!
本次活动总奖池:1,250 枚 ES
任务目标:推广 Eclipse($ES)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ES 专场
📄 详情参考:
Launchpool 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4
Alpha 第11期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7
🧩【任务内容】
请围绕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动进行内容创作,并晒出参与截图。
📸【参与方式】
1️⃣ 带上Tag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发帖
2️⃣ 晒出以下任一截图:
Launchpool 质押截图(BTC / ETH / ES)
Alpha 交易页面截图(交易 ES)
3️⃣ 发布图文内容,可参考以下方向(≥60字):
简介 ES/Eclipse 项目亮点、代币机制等基本信息
分享你对 ES 项目的观点、前景判断、挖矿体验等
分析 Launchpool 挖矿 或 Alpha 积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对比
🎁【奖励说明】
评选内容质量最优的 10 位 Launchpool/Gate
DeFi一键交互背后的隐忧:用户教育与生态建设是关键
DeFi的便利与风险:一键操作背后的隐忧
在加密货币世界里,有一个经常被忽视的真理:"越简单,越危险"。随着DeFi的发展,用户界面正朝着"傻瓜式操作"的方向演进。各种SDK、聚合器和钱包插件将复杂的链上操作简化为"一键交互"。比如某SDK能将原本需要多步签名、授权和转账的DeFi操作压缩成单次点击。
这种简化听起来很完美:谁不希望像使用移动支付一样轻松地完成链上操作?然而,问题在于这些"无门槛工具"也同时隐藏了复杂的链上风险。就像有人获得信用卡后疯狂透支,问题不在于信用卡本身,而是使用者不了解透支的后果。在DeFi中,一旦授权合约管理资产,它可能永久控制你钱包里的全部余额。对缺乏认知的新手来说,随意点击"授权全部资产"可能就成了"一键爆仓"的开端。
便利背后潜藏着巨大陷阱:
真实案例:2023年,一名用户因误点钓鱼链接,2分钟内损失18万美元。操作过程简单得像扫码支付,却带来毁灭性后果。
为什么区块链都在追求"傻瓜式交互"?
原因很简单:链上交互对新人极不友好。你需要下载钱包、管理助记词、了解Gas费、使用跨链桥、学习代币转换、理解合约风险、进行授权、完成签名等。任何一步出错都可能导致资产损失,即使操作完成,还要关注交互是否成功、是否需要撤销授权等后续步骤。
对没有技术背景的Web2用户来说,这样的学习成本就像要学一门新语言才能使用手机支付。要让他们无感进入链上世界,首先必须降低这座"技术大山"。于是像某SDK这样的交互工具应运而生:将原本需要100步的链上操作浓缩为1步,用"一键交互"将用户体验从"专家级操作"简化到"移动支付"的程度。
从更广的生态角度看,RaaS(Rollup-as-a-Service)、一键发链等基础设施也日益成熟。以前发布一条链需要编写底层代码、部署共识机制、搭建浏览器、开发前端界面,往往需要数月开发。现在只要使用某些服务,几周内就能交付一条可用的EVM兼容链,甚至能配套治理代币、经济模型、区块浏览器,简单程度堪比开设网店。这让任何项目方、社区,甚至个人黑客马拉松团队,都能"开链创业",真正实现了链上创业的"平民化"。
技术门槛低≠冷启动容易
许多人误以为"链能快速搭建"就意味着能成功,实际上冷启动最大的挑战不是"能不能做",而是"有没有人用"。技术只是敲门砖,能否积累真实、可持续的用户行为,才是链能否生存的关键。
补贴、空投确实能在初期带来大量用户和TVL,就像奶茶店搞免费活动可以让人排长队。但当补贴停止,就像奶茶恢复原价,如果产品本身不好、服务差劲,消费者会立即离开,队伍会瞬间消失。
链上情况类似:许多新链在补贴期间TVL看似很高,但大部分是项目方、基金会或机构的资金互相质押、制造数据假象,真实用户数量和交易量并未增长。一旦补贴和高APY结束,流动性就像退潮,链上交易量骤降,TVL蒸发。
更糟的是,如果链上缺乏真实交易需求,补贴驱动的资金只会形成短期套利循环。用户目的是"薅完就走",而非在链上使用应用、形成生态闭环。补贴越高,投机资金越多;补贴一停,撤退越快。真正决定一条链能否冷启动成功的,不是空投或补贴规模,而是有没有项目能吸引用户持续留在链上消费、交易、参与社区。这才是公链进入良性循环的起点。
以PoL为例:链如何激励真实经济
在众多新链中,某链做出了有趣的探索。它首创PoL(Proof of Liquidity)机制。与传统PoS将奖励分给节点不同,PoL直接将链的通胀奖励分给提供流动性的用户,用激励驱动链上真实经济行为。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传统PoS公链像是将公司股份奖励给机房(节点)做服务器维护;而该链则是直接将股份分给你。只要你将资产投入该链上的DEX、借贷、LST等协议,为生态提供流动性,就能持续获得奖励。
更有趣的是该链的三币系统设计:
三币相互作用,形成"赚-用-治理"的飞轮,推动资金留在链上,同时增强治理参与度。
从数据看,该链主网上线仅5个月,TVL已接近6亿美元,超过150个原生项目活跃。相比某些热门L1,它的MC/TVL比仅0.3x(行业平均通常在1以上),意味着当前市值尚未反映其链上经济价值。
这种数据引发了社区情绪分化:
关键在于生态里是否能形成真实交易需求,否则高APY补贴就可能演变成"资金盘循环"。
值得庆幸的是,该生态中已出现能带来真实交易收入的项目:
这类项目的活跃度和收入能力,是解决"补贴流动性不可持续"问题的关键。
其他链的冷启动探索
当公链部署像开网店一样容易,竞争核心就变成:是否能持续产生真实交易需求和费用,而非依赖补贴维系TVL。
不同链正以不同叙事寻找突破:
这些探索都指向同一个问题:没有真实交易的链,补贴早晚见底;只有有人用、有人付费、资金愿意留在链上,链才能真正启动飞轮。
结语
DeFi操作简化、门槛降低,确实是让更多人参与区块链的必由之路。但这条路不能只靠"让人一键交互",还必须辅以用户教育、透明风控,以及生态内真实需求驱动的可持续经济模式。
否则,"让所有人都能一键交互"的便利,可能只会变成"一键赔光"的灾难。
就像开网店的人都知道,发红包能拉新,但真正能撑起生意的,是能留住愿意回购的老顾客。链的建设也是如此:要让用户敢用、能用、用得明白,并持续产生交易,才是公链冷启动的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