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联合推广任务上线!
本次活动总奖池:1,250 枚 ES
任务目标:推广 Eclipse($ES)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ES 专场
📄 详情参考:
Launchpool 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4
Alpha 第11期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7
🧩【任务内容】
请围绕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动进行内容创作,并晒出参与截图。
📸【参与方式】
1️⃣ 带上Tag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发帖
2️⃣ 晒出以下任一截图:
Launchpool 质押截图(BTC / ETH / ES)
Alpha 交易页面截图(交易 ES)
3️⃣ 发布图文内容,可参考以下方向(≥60字):
简介 ES/Eclipse 项目亮点、代币机制等基本信息
分享你对 ES 项目的观点、前景判断、挖矿体验等
分析 Launchpool 挖矿 或 Alpha 积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对比
🎁【奖励说明】
评选内容质量最优的 10 位 Launchpool/Gate
RWA项目的发币主体新选择:美国基金会和阿联酋DAO成热门
RWA项目落地海外如何选择发币主体?
随着RWA监管框架不断完善,越来越多RWA项目开始在海外落地。RWA项目的核心是将现实世界资产进行代币化。涉及代币发行时,各国法规都有很高合规要求,因此项目方必须"合规先行"。而发币主体的选择是代币发行合规问题中基础且关键的一环。
近年来,新加坡因开放的监管态度和完善的制度框架,逐渐成为加密行业创业者和投资人追捧的"天堂"。选择新加坡基金会作为RWA项目发币主体似乎成了"理所应当"。
那么,加密货币行业常说的基金会究竟是什么?与传统基金有何区别?RWA项目为何倾向选择基金会作为发币主体,基金会是否是唯一选择?为什么大家青睐新加坡基金会?在2025年,新加坡基金会是否仍是RWA项目落地最优选择,有无其他地区或主体可供选择?
一、基金会的本质及其与传统基金的区别
虽然各国法律对"基金会"定义和架构不同,但大多数基金会至少具备以下特点:
非营利性和公益性:为公益目的设立,运营收入仅用于再投资,不向成员分配利益。与公司不同,基金会没有股东,只有成员。
独立法人资格:作为独立法律实体,拥有自身资产和内部治理机构。部分基金会设有理事会和监事会管理日常事务。
相比之下,传统"基金"本质上是一种投资工具或资金池集合。金融行业常见的"基金公司"实际是一类"基金管理人"。基金公司通过发行"基金产品"募集投资者资金形成资金池,管理该资金池为投资者获取收益,完成基金的"募、投、管、退",并收取管理费。
可见,"基金"(Fund)与"基金会"(Foundation)虽表达相似,但法律含义大不相同。
二、加密货币行业为何偏爱基金会
首先,基金会通常具有非营利性及公益性,其设立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共福祉发展,而非实现中心化机构或特定个人利益最大化,这与加密货币行业的去中心化特性相符。基金会不向成员分配利益,成员仅作为管理者参与治理。这一特性也与加密货币行业、Web3领域推崇的社区自治治理框架契合。因此,选择基金会作为主体有利于项目方包装宣发,更易获得投资者和社区参与者信任。
其次,越来越多项目方选择基金会作为实体,很大程度上受到著名以太坊基金会影响。以太坊作为全球市值第二的主流加密货币,选择基金会作为运营主体。鉴于以太坊在行业中的重要地位,以太坊基金会自然影响力巨大,进而影响许多Web3创业者和玩家选择基金会作为实体。
最后,基金会的非营利性质使其在许多国家满足特定条件或获得特定审批后,可享受税收豁免或优惠。选择基金会作为发币主体,可降低项目运营成本。
总之,国外基金会经长期发展,制度框架已很完善成熟。基金会特性与加密货币行业现实需求高度契合。加密货币从业者和参与者普遍年轻化,对传统"old money"熟悉的、较为严肃的基金会形式也很感兴趣。这一概念在币圈逐渐成为潮流,吸引越来越多关注。
需注意的是,从法律角度看,完成代币发行并非必须通过基金会主体。RWA项目方也可选择传统私人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营利主体作为发币主体。多数项目方选择基金会,可能更多出于项目宣发、运营成本、税收筹划等商业角度的综合考虑。从业者无需过分迷信基金会,它并非RWA项目唯一发币主体选择。此外,基金会作为非营利组织,虽可接收加密货币资产,但在很多国家或地区无法在商业银行正常开设账户。因此以基金会作为发币主体,通常还需设立一个私人有限公司与之配套。
三、"新加坡基金会"的本质及其受青睐的原因
需注意,"新加坡基金会"更像是加密货币行业内的惯用说法。从法律意义看,新加坡法律中实际并无传统意义上基金会(Foundation)的概念。加密货币行业常说的"新加坡基金会"实际指按新加坡法律认定为"非营利性组织"(Not-for-Profit Organization)的法律实体。多种法律实体可被认定为非营利性组织,如公众担保有限公司(Public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社团或慈善信托。RWA项目方通常选择担保有限公司这一法律实体。因此,业内所谓"新加坡基金会"实际是被认定为"非营利性组织"的担保有限公司。
加密货币行业此前经常选择新加坡基金会作为发币主体,主要原因如下:
新加坡当局对加密货币行业进入持较为开放包容态度。这体现在对作为发币主体的基金会注册申请审批上。当时,许多加密货币项目都能较轻松通过相关审批,以新加坡基金会方式完成代币发行。
新加坡政府积极支持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发展,为代币发行活动提供全球领先的法律框架和监管环境。加密货币不仅在新加坡被确认为合法,且任何涉及加密货币的合同都不会因涉及加密货币被认定为非法。同时,新加坡针对加密货币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框架,相关法规覆盖ICO(首次发行代币)、税收、反洗钱/反恐以及购买/交易虚拟资产等各方面。
新加坡拥有发达的金融和法律基础设施,长期吸引各种国际资本关注,且国际声誉良好。在新加坡设立发币主体能提升项目可信度和专业性。同时,新加坡与中国同处东八区,无时差,对币圈庞大的中国华人玩家和项目方很友好。
那么在2025年,RWA项目还能否选择新加坡基金会作为发币主体?
单从法律层面看,新加坡当局并未明文禁止新加坡基金会作为发币主体在当地落地。但近年来以新加坡基金会形式设立的加密货币公司出现诸多合规监管问题。此后,由于舆论和政策监管压力,以ACRA(新加坡会计与企业管理局)为首的新加坡当局,开始大幅收紧对从事加密货行业相关基金会的审批。
据多方消息证实,目前ACRA会在基金会注册时进行详细背景调查,一旦发现该基金会与加密货币行业可能有关联,基本都不会批准其注册申请。因此,RWA项目选择新加坡基金会作为发币主体虽在法律上仍可行,但实践层面基本已被堵死。
四、除新加坡基金会外,RWA项目还可选择哪些发币主体?
基于多年相关业务经验和成功案例,推荐以下两种选择作为发币主体:
选择美国基金会作为发币主体的逻辑,与选择新加坡基金会基本一致。最大区别在于,目前美国监管机构对代币发行活动态度仍相对开放。且新任总统特朗普对加密货币行业整体持支持态度。
美国基金会注册周期较快,门槛要求简单限制少。以科罗拉多州为例,在该州注册非营利性基金会,通常一周内即可完成。
阿联酋基金会整体架构与新加坡基金会较为类似。但需注意,新加坡和阿联酋属不同法系。新加坡属英美法系,阿联酋属伊斯兰法系,二者在法律适用、司法体系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一点在处理跨法域复杂合规问题时非常关键。
而DAO组织(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是基于区块链技术,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自治的组织形式。针对这一新型组织形式,阿联酋当局已出台完整规章制度(《DAO Association Regulations》)和相应监管框架。根据规定,阿联酋DAO组织拥有独立法人资格,同样具有非营利性特征。
据官方披露,币安已与阿布扎比投资机构MGX达成20亿美元投资交易,这是币安首次引入外部机构投资者。MGX联合创始人之一正是阿联酋阿布扎比主权基金。阿联酋主权基金与币圈最大主流交易所强强联合,预计将进一步推动加密货币行业在阿联酋发展。因此,长期来看,中东加密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总之,阿联酋基金会或DAO组织也是可供选择的发币主体。但在阿联酋注册基金会或DAO成本相对较高,更适合具一定规模的项目。
五、选择美国基金会作为RWA项目发币主体需注意的风险和卡点
首先,在美国以基金会形式进行代币发行需取得相应牌照,如金融犯罪执法局(FinCEN)颁发的MSB牌照。
其次,由于中美紧张地缘政治关系,美国对离岸公司监管态度和力度经常变化,这会给公司长期合规运营带来不确定性。
而且美国金融、公司相关商法异常复杂,需系统了解联邦法律和州法律,完成合规难度和复杂度较高。
最后,美国税务机构(IRS)审查非常严格。在美国设立基金会主体,需专业税务筹划团队支持处理相关税务问题,否则企业关联人都可能受美国长臂管辖影响。
六、结语
在全球加密货币行业监管前景仍不明朗的当下,中国项目方落地RWA项目时,必须坚持"合规先行"。因此,RWA项目方需积极与专业加密货币行业律师团队密切合作,共同推进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