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司法处置模式演进:新渠道引发争议与挑战

robot
摘要生成中

司法机关处置虚拟货币:模式演进与争议探讨

近日,一则关于涉案虚拟货币处置的消息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有关部门宣称开创了处置虚拟货币的"新渠道",但实际上,这种模式并非首创,也不是真正的新渠道。作为长期关注此领域的专业人士,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

所谓"新渠道"的实质

根据公开信息,某地公安机关与当地产权交易所签订了合作协议,拟通过以下模式处置涉案虚拟货币:

  1. 公安机关将涉案虚拟货币委托给产权交易所处置
  2. 产权交易所选定第三方进行技术操作,并通过境外合规交易所变现
  3. 经外管审批后,将变现资金结汇转入公安机关账户

这种境内委托、境外处置的联合模式,早在2023年就有处置公司开始实践,并非首创。

北京市公安局的涉案虚拟货币处置"新渠道"是怎么回事?现在可以开放处置了吗?

我国虚拟货币处置模式的演进

回顾历史,我国虚拟货币的司法处置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 处置1.0时期(2018-2021年):直接通过场外OTC等渠道变现,存在较大合规风险
  2. 处置2.0时期(2021-2023年):境外处置变现后结汇入境,但结汇名目存在争议
  3. 处置3.0时期(2023年底至今):境内外联合处置模式,由境内公司委托境外主体在合规平台变现

可见,目前广受关注的"新渠道",实际上是处置3.0模式的一种具体实践。

北京市公安局的涉案虚拟货币处置"新渠道"是怎么回事?现在可以开放处置了吗?

处置模式中的争议点

虽然新模式相较以往有所进步,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1. 产权交易所实际只是居间方,并非真正的处置主体
  2. 要求提供110%的履约保证金过高,不符合实际操作需求
  3. 服务费问题:按《罚没财物管理办法》设置保留价可能并不适用于虚拟货币处置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出台的规定对虚拟货币处置价格有更明确的要求,如回收价格原则上不低于面值或余额的80%。而在实践中,一些处置公司收取高达35%的服务费,显然不合理。

结语

对于涉案虚拟货币的司法处置,国家从未明令禁止。从2017年开始,各地司法机关一直在探索相关实践。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将很快放开虚拟货币交易。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强监管仍将是主基调,普通公民参与虚拟货币交易的限制短期内不太可能放开。

总的来说,虚拟货币司法处置模式的不断完善,反映了相关部门在法律和技术层面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一领域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和争议,需要各方持续关注和探讨。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4
  • 分享
评论
0/400
空投疲劳症vip
· 9小时前
唉又开会研究咋管控了
回复0
governance_ghostvip
· 9小时前
就这样忽悠人呢?
回复0
consensus_whisperervip
· 9小时前
就这也能叫新模式?玩文字游戏罢了
回复0
PancakeFlippavip
· 10小时前
监管不让买币不让玩币 捞钱倒是挺会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