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人才转型指南:如何利用web3技能在其他领域取得成功

加密货币领域的职业转型指南

在加密货币行业工作多年后,我意识到需要一个备选计划。这并非因为我认为加密市场会消失,而是为了获得更稳定的收入来源。我希望通过自身技能和数据来推动职业发展,而非依赖运气或高风险回报。

当然,我会同时兼顾两个领域,相信这种策略能带来良好成果。在市场低迷期,我会更专注于其他领域,反之亦然。

如果你在这个行业多年未取得明显进展,也许是时候反思一下了。或许可以先去其他领域积累一些资金,再回到这里?如果你内心坚定地想继续这条道路,那就去做吧。我只是分享个人经历和想法,并非说教或强迫。

为什么需要转型?何时转型?

以下是一些可能提示你需要转型的信号:

1. 成果停滞

当你努力多时却毫无成果,且确信自己已尽全力时,就是停滞的状态。你尝试过改变策略、思考改进方法、持续学习,但仍无进展。

加密货币领域的成功并非完全取决于技能,还涉及心理博弈。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年轻时参与高风险活动:这可能带来优势(快速成长),但也可能是残酷的陷阱。到某个时候,你可能会情绪倦怠,不仅阻碍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失去已有的一切。金融市场就是如此残酷。

2. 市场环境变化

目前的市场状况充满不确定性。环境变化往往使一切变得更艰难,并非人人都能适应。这种时期常导致大多数人损失辛苦积累的资产。

你无法掌控市场,但可以掌控自己投入的时间。当下,某些特定技能的回报可能远超参与测试网。因此,有时暂时转移重心,等待市场好转再回归,反而更明智。

3. 缺乏流动资金/机会

坦白说,在加密货币领域,没有流动资金就寸步难行。虽然存在测试网和免费活动,但本质上是运气游戏 - 你无法预知付出是否有回报,也无法计算潜在回报,这本身就营造了不确定的环境。

如果你正面临财务问题,加密货币可能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保持清醒头脑,明白自己的目标和风险,才能带来成果。而且这需要时间,不能一蹴而就,你需要给自己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如果你目前为生计奔波,那绝对需要转型。或许是暂时的,你需要积累第一笔资本。

4. 其他领域增长快于加密货币

世界和我们都不应局限于单一领域,当下有许多更热门的方向。忽视它们就意味着错过新领域的入场机会。既然其他领域能快速出成果,为何不尝试?

下文将详细讨论一些潜力领域。我并非建议完全放弃"Plan A",但你也需要一个"Plan B"。这样你就能同时拥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以及能快速成长的新方向。

5. 你不再学习/感到厌倦

如果某件事让你心理负担沉重,就很难坚持下去。在压力下,你可能因情绪耗竭而频频犯错。

如果你不再有兴趣研究项目、探索新协议,不再想理解底层逻辑(而只是为了赚钱),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因为你缺乏完成整个过程的动力。

转型能让你停止自欺欺人,看清现状,重新燃起学习和进步的渴望,进而带来成果。

加密货币领域的技能拆解

在加密货币领域,你一定获得了一些特定技能。以下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几项能力,它们在各个领域都能派上用场:

1. 研究与批判性分析

研究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能用到。这种深度分析能力会让你比许多竞争者更出色,也让你更容易成为营销人员、数据分析师,甚至IT专家。

2. 批判性思维与决策能力

如今,大多数从业者都难以独立决策。但在加密货币领域,你需要不断分析是否开仓等问题,这会让你变得灵活,能适应各种情况并做出正确决策。这往往是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区别,也能让你在任何领域发现早期增长模式,洞察有利可图的机会。

3. 技术熟练度

理解大多数项目的白皮书并不容易,而Web2领域的文档往往更简单易懂。即便如此,很多人甚至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这已能让你在大多数要求基础技术能力的岗位中脱颖而出。而且,借助人工智能,开发自己的产品也不再那么困难。

如何将加密思维应用于其他领域

加密思维是一种快速且适应性强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你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果:快速测试、学习;保持自主性、自给自足,主动设定任务。总体而言,这种思维不仅适用于朝九晚五的工作,更适用于商业和高层管理者。

  • 在营销中,它将帮助你快速测试假设、运行实验并遵循数据优先的方法
  • 在创业中,它意味着毫不犹豫地打造快速MVP(最小可行产品),并在真实环境中测试
  • 在个人发展中,这意味着在实践中采取行动,而不仅仅是成为一个理论家

这正是让你像以前一样快速行动、学以致用的关键。你的目标始终是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最大成果,因为机遇窗口期不会一直存在。大多数Web2领域不会很快消失,但通过持续自学,你终将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潜力领域分析

  1. 软件即服务(SaaS),潜力:9/10
  2. 电子商务(Shopify),潜力:8/10
  3. 辅导、教育和个人品牌打造,潜力:8/10
  4. 业务自动化,潜力:7/10
  5. 营销和创建自己的机构,潜力:8/10

如何取得初步成果

第一步至关重要。从分析和制定策略开始:

  • 选择一个领域或想法(你到底要做什么)
  • 评估实际需求、支付意愿以及支付金额
  • 研究竞争对手及其策略,看看谁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 明确销售对象,你的目标受众是谁

然后,分析你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具体步骤:

  • 了解提供必要服务所需的知识
  • 组建团队共同学习
  • 研究竞争对手的销售方式,建立销售渠道,定价
  • 除了技术技能之外,考虑一下你还能提供哪些营销服务
  • 将所有这些与你的个人品牌结合起来

迈出第一步后,重要的是不断扩大规模,将更多任务委派给他人,并不断研究营销和新策略。收集反馈并做出回应非常重要,因为诚实的反馈能决定产品50%的成果,即便初期免费提供服务也无妨。

财务安全:如何避免一无所有

转向另一个领域需要缓冲时间,期间可能没有收入。如果你有家庭,或者你租房,或者没有人支持你,你需要明白,明天依然要吃饭,而事业无法立刻解决这个问题。否则,精神压力太大,你会只想着生存,而不是建立强大的产品和服务。

就我个人而言,我坚持以下三条规则:

  • 财政储备(缓冲资金):你必须拥有能覆盖3-6个月基本需求的储蓄。如果毫无工作技能,又想进入高风险领域,最好存够一年的钱。尽管通常没人能做到,更多是说说而已,但务必合理计算。此外,将资金分散到不同渠道和安全资产中(欧元、美元、稳定币)也很重要。

  • 不要把所有资金都投入新领域:初期最好的投资是时间,因为金钱很难立刻回本。第一次就成功创业概率很小。在自己创业前,重要的是先以员工身份深入了解所有流程,明白该做什么、怎么做。将生活储备金和创业资金分开,否则可能会失去财务控制。

  • 跟踪你的预算:计算每月实际能承担的生活开支,切勿在不知如何偿还的情况下贷款。定期审视可优化的支出项,削减不必要的花费,但同时确保生活质量不会大幅下降 - 否则心理压力会很大。

如何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

当你决定做出改变时,"找到自我"是核心任务之一。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无论它是否热门,否则你可能会倦怠。

过往经验盘点:

  • 哪些事你做得比别人好?
  • 哪些任务即便困难你也乐在其中?
  • 何时感到有动力、进入"心流状态"?
  • 常因什么事被感谢?
  • 什么事带来的收入最多?

兴趣诊断:

  • 列出你一直感兴趣的话题
  • 喜欢在YouTube/播客上看什么内容
  • 即使没有报酬,也愿意学习什么
  • 本文列出的领域中,最喜欢哪个?
  • 更倾向于营销还是技术方向?

优势

要了解个人优势,可以做性格测试,这能帮你找到适合的职位。通过问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推动自我认知。

人脉与环境,如何改变你的圈子

改变社交圈前,需先明确目的和想结交的人。评估时应关注人的本质,而非仅看技能。

明确价值观和需求:

  • 你需要什么样的人?
  • 希望他们具备哪些价值观?
  • 什么特质能让他们成为你的合作伙伴?

我为自己制定了几个步骤,帮助改变环境,而这也确实改变了我的人生:

  • 提升个人品牌和定位
  • 参加社交活动、会议、研讨会
  • 学会先给予(知识、帮助、想法)
  • 建立沟通系统(保存联系人、主动联系、跟进)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9
  • 分享
评论
0/400
数据酋长vip
· 07-17 06:27
润了就别回来了 寄
回复0
GasWasterrvip
· 07-16 20:36
干嘛放弃web3 抄底啊
回复0
币圈相声社vip
· 07-16 09:05
韭菜的自我修养:从0装到1
回复0
难道我又错过空投vip
· 07-16 06:47
早转型早解脱
回复0
智能合约探险家vip
· 07-15 23:42
有活路当然要跑啦,稳定收入谁不爱
回复0
152年笋韭菜vip
· 07-15 23:38
韭菜慢熟中 别催~
回复0
DeFi老韭菜vip
· 07-15 23:34
稳定不如躺平 先卖盘旧币回血
回复0
Ser_This_Is_A_Casinovip
· 07-15 23:20
要我说web3的真香定律 早晚都逃不掉啦
回复0
闪电手续费vip
· 07-15 23:19
再等等吧 我刚观察到一个规律
回复1
查看更多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