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AI行业新战场:数据标注成巨头争夺焦点
AI行业的下一个战场:数据标注的重要性凸显
在人工智能领域,一场重要的转变正在悄然发生。近期,一家科技巨头斥资148亿美元收购了一家数据标注公司近半股权,引发了整个行业的关注。这一举动不仅重新定义了数据标注的价值,也揭示了AI发展的新方向。
相比于去中心化算力聚合,数据标注正在成为更具价值的赛道。虽然利用闲置GPU挑战云计算巨头的故事引人入胜,但算力本质上是一种标准化商品,主要差异在于价格和可获得性。然而,这种优势可能会随着大型企业的价格调整或供给增加而迅速消失。
相反,数据标注是一个需要人类智慧和专业判断的差异化领域。高质量的标注包含了独特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和认知经验,无法像GPU算力那样被简单复制。例如,一个精准的癌症影像诊断标注需要资深肿瘤医生的专业直觉,而一个准确的金融市场情绪分析则离不开经验丰富的交易员的实战经验。这种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为数据标注行业构建了深厚的护城河。
最近,一家大型科技公司以148亿美元收购了某数据标注公司49%的股份,这是今年AI领域最大的单笔投资。更引人注目的是,该数据标注公司的创始人兼CEO将同时担任这家科技巨头新成立的"超级智能"研究实验室负责人。这位年仅25岁的企业家在2016年创立公司时还是一名大学辍学生,如今他领导的公司估值已达300亿美元,客户包括多家知名AI公司、汽车制造商、科技巨头和政府部门。
这一收购案例清晰地表明,当业界还在争论各家AI模型性能优劣时,真正的行业领导者已经将战场转移到了数据源头。一场关于AI未来控制权的"暗战"已经悄然展开。
这家数据标注公司的成功揭示了一个被忽视的事实:在当前阶段,算力已不再稀缺,模型架构也趋于同质化,真正决定AI智能上限的是那些经过精心处理的高质量数据。科技巨头花重金收购的不仅仅是一家外包公司,更是AI时代的"石油开采权"。
然而,垄断总会引发反抗。正如云算力聚合平台试图颠覆中心化云计算服务一样,一些新兴的Web3 AI项目正尝试用区块链技术重新定义数据标注的价值分配规则。传统数据标注模式的主要问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激励机制的设计。
例如,一位医生可能花费数小时标注医疗影像,却只能获得微薄的劳务费,而这些数据训练出的AI模型价值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但医生却无法分享其中的收益。这种极度不公平的价值分配严重打击了高质量数据供给的积极性。
Web3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代币激励机制,数据标注者不再是廉价的"数据农民工",而是AI网络的真正"股东"。显然,Web3改造生产关系的优势在数据标注场景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有趣的是,一些Web3 AI项目恰好在这个时间节点推出,这或许不仅仅是巧合,更可能反映了市场的一个重要拐点:无论是Web3 AI还是传统AI,行业焦点已经从"算力竞赛"转向了"数据质量竞赛"。
当传统巨头用金钱构筑数据壁垒时,Web3正在通过代币经济学尝试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和民主化的数据生态系统。这场关于AI数据未来的博弈,无疑将深刻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