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联合推广任务上线!
本次活动总奖池:1,250 枚 ES
任务目标:推广 Eclipse($ES)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ES 专场
📄 详情参考:
Launchpool 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4
Alpha 第11期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7
🧩【任务内容】
请围绕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动进行内容创作,并晒出参与截图。
📸【参与方式】
1️⃣ 带上Tag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发帖
2️⃣ 晒出以下任一截图:
Launchpool 质押截图(BTC / ETH / ES)
Alpha 交易页面截图(交易 ES)
3️⃣ 发布图文内容,可参考以下方向(≥60字):
简介 ES/Eclipse 项目亮点、代币机制等基本信息
分享你对 ES 项目的观点、前景判断、挖矿体验等
分析 Launchpool 挖矿 或 Alpha 积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对比
🎁【奖励说明】
评选内容质量最优的 10 位 Launchpool/Gate
香港虚拟资产监管策略演进:从风险提示到积极推动
香港虚拟资产监管政策框架演进
近年来,虚拟资产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对传统金融体系和监管框架带来了挑战。虚拟资产的高波动性和高杠杆特点,给监管部门和交易平台提出了诸多难题,如跨境资金流动监管、客户身份识别、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等。这些问题都表明,虚拟资产监管必然是一个需要多方协作的复杂议题。
香港作为世界第三大全球金融中心,在虚拟资产监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既要促进全球虚拟资产金融市场发展,又要满足中央对金融稳定的要求,在链接国际资本市场与内地金融安全之间寻求平衡。同时,香港也是中国探索新兴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窗口和试验田。因此,香港的虚拟资产监管路径是全球化与本土化、创新与稳健不断调和的过程。
2017年-2021年:从风险提示到制度雏形
这一阶段是香港虚拟资产监管的"起步期",主要以风险提示为主,并逐步引入试点监管元素。监管态度从审慎观望逐渐过渡到有序规范。
2017年9月,香港证监会发布了关于首次代币发行的声明,指出部分ICO可能构成证券,需纳入监管。同年12月,证监会要求金融机构提供加密货币相关产品时遵守现有金融法规。
2018年11月,证监会提出将符合标准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纳入监管沙盒,并制定了专业投资者规定、禁止杠杆与衍生品、ICO交易限制等监管框架。
2019年,证监会进一步明确了STO定义和中介人责任,并提出了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牌照制度。
2020年至2021年,香港开始考虑将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纳入发牌制度,要求从业者申请牌照并遵守反洗钱规定。
这一阶段,香港逐步从提示风险转向对行为的具体规范,开始界定市场参与者的责任。监管机构认识到虚拟资产将成为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态度逐渐向正向管理转变。但对生态参与方仍以"自愿参与"为原则,引入了牌照机制雏形。
值得关注的是,"监管沙盒"机制被引入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监管。这种机制允许新兴金融科技企业在特定环境下测试创新业务模式,体现了监管的包容性和实践意义。
2022年:政策转型的关键节点
2022年成为香港虚拟资产监管政策的分水岭。10月31日,财库局发布第一份《有关虚拟资产在港发展的政策宣言》,明确表示将"积极推动"虚拟资产生态发展。该宣言不仅提出实施VASP发牌制度,还支持代币化、绿色债券与NFT等新兴场景,标志着监管思路由"风险导向"转向"机遇导向"。
这一转变背后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国际竞争加剧,香港需要维护其金融中心地位。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纷纷加码虚拟资产布局,香港必须调整政策以争夺行业资源。
其次,虚拟资产的发展催生了多重需求。香港需要新金融产业突破口;中国内地希望有合规探索数字经济的"试验田";从业者群体希望找到合规落脚地;交易平台渴望获得法律保护与正当性。这些需求汇聚,为香港虚拟资产政策松绑提供了条件。
这一转变不仅关乎创新金融市场的迎合,更是香港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维护金融中心地位的主动战略选择。
2023年-至今:监管政策迅速迭代、深化与转型
自2023年起,香港虚拟资产监管正式进入"实操落地"阶段。过去的试验模式逐步被完整、强制性的法律与牌照制度取代,政策从"声明"演变为"执行"。
2023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发行首只代币化绿色债券。6月,证监会正式实施《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指引》,启动VASP发牌制度。同月,《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修订)条例》生效,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必须持牌经营。8月,首家向散户开放的持牌交易所诞生。
2023年11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中介人从事代币化证券相关活动的通函。12月,金管局与证监会联合发布更新版《中介人虚拟资产相关活动通函》,首次允许销售虚拟资产相关ETF。
2024年1月,首单适用香港法律的代币化证券发行。3月,金管局启动"Ensemble项目",探索代币化资产与批发央行数字货币的整合。7月,金管局启动稳定币监管沙盒计划。
2024年8月和9月,多个RWA项目在香港落地。
2025年2月,财政司司长宣布将发布第二份《虚拟资产政策宣言》。同月,首支面向零售投资者的代币化基金获批。
2025年3月,持牌交易所增至10家,8家正在审批。证监会发布"A-S-P-I-Re"监管路线图,深化市场发展。
香港监管体系的特点
香港对虚拟资产的监管采取基于现有法律架构的"加盖式监管"策略,通过发布指引或通函对数字资产进行"打补丁"式监管,而非制定全新的专门法典。
这种策略反映了港府对虚拟资产的看法:本质上与传统金融资产无异,可视为其延伸形态。因此,只要守住金融合规、反洗钱和投资者保护三道防线,即可纳入现行金融监管体系管理。
香港的"打补丁"式监管是这个领域效率较高、适应性较强的方式。它不仅降低了监管协调成本,也为金融机构与新兴技术企业搭建了桥梁,使制度转型与产业发展能较好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