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全球稳定币监管竞赛加速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数字资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实物资产代币化(Real World Assets,RWA)正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经济的重要桥梁。
然而,RWA 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面临着如何在促进创新与保护投资者之间找到平衡的挑战。
不同国家基于各自的金融体系、法律框架和监管理念,对 RWA 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态度——有的积极拥抱,有的谨慎观望,有的则设置了严格的限制。
香港:全球最严监管框架落地在即
随着 2025 年 8 月 1 日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在即,这座国际金融中心正成为全球合规化进程的先锋。
新规不仅要求发行机构申请稀缺牌照(首批仅个位数发放),更强制要求 100% 储备隔离与第三方托管,确保用户资产安全。蚂蚁、京东等科技巨头已进入沙盒测试,渣打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组成联合体争夺牌照。
然而,严格的准入条件(如 2500 万港元最低实缴股本)可能将中小机构拦在门外,市场集中化趋势已不可避免。
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近期警示行业需“降温冷静”,暗示监管层在推动创新的同时,对风险防控的底线并未放松。
美国:双轨监管背后的美元霸权野心
当香港紧锣密鼓推进条例时,美国参议院通过的《GENIUS 法案》则透露出更深层的战略意图。
该法案构建了联邦与州级双轨监管体系:联邦监管市值超 100 亿美元的“系统重要性稳定币”,州级管理中小发行方,同时强制锚定美元并禁止算法稳定币。
财政部长贝森特直言,此举旨在“巩固美元全球地位”——通过要求稳定币储备投资 93 天内到期的美国国债,私人部门将被动增持美债,从而降低国家借贷成本。
全球分化:欧盟严控 vs 新兴市场“被动美元化”
这场监管竞赛中,不同经济体的策略呈现两极分化。
欧盟通过 MiCA 框架竖起“防护墙”,禁止非欧元稳定币用于日常支付,并下架 USDT 等币种,以捍卫欧元主权。
与之相反,土耳其、尼日利亚等新兴市场因本币贬值,稳定币已成实质“数字美元”(尼日利亚 43% 链上交易涉及稳定币)墨西哥 10% 跨境汇款通过 USDC 完成,民众被迫在金融创新与货币主权流失间挣扎。
俄罗斯则选择另辟蹊径,推迟央行数字卢布至 2026 年实施,转而分阶段强制商家接受国家数字货币支付,试图以行政力量对抗私营稳定币渗透。
结语:合规与主权的生死竞速
香港财库局局长许正宇的断言点明核心:“稳定币的初心是服务实体经济,而非制造财富神话。”
这场监管竞赛背后,实为货币主权暗战:美国借稳定币扩张美元霸权,欧盟守护欧元完整性,香港则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迂回战场。
当技术创新撞上地缘博弈,稳定币的未来已不仅是金融工具进化史,更成为重塑全球金融权力图谱的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