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C转型ETF后资金流出 灰度成比特币短期抛压主因

加密巨鲸灰度转型ETF后的市场影响

灰度作为加密世界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代表,长期以来通过信托基金为投资者提供合规的加密货币投资渠道。然而,自1月11日灰度GBTC信托成功转型为现货比特币ETF后,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截至目前,GBTC累计已流出34.5亿美元,成为唯一处于净流出状态的比特币ETF产品。这意味着灰度GBTC已成为近期比特币ETF整体资金流出的主要因素,构成了短期内最大的抛售压力。

灰度抛压不断,曾经的"比特币貔貅"影响何时休?

灰度自2019年起就是加密领域举足轮重的知名机构投资者。作为数字货币集团DCG的子公司,灰度在现货比特币ETF上市前,一直通过信托基金为投资者提供合规投资渠道,其90%以上的资金来自机构投资者和退休基金。

在今年1月11日GBTC转型ETF时,灰度GBTC的管理规模高达250亿美元,是当时最大的加密货币托管机构。灰度旗下还包括ETH、BCH、LTC等多个主流资产的信托基金,投资风格较为稳健。

这些信托基金本质上是"单向投资工具",短期内只允许资金流入而不能流出。投资者出于套利目的选择入金BTC、ETH等,不仅导致灰度相关信托规模持续增长,对现货市场也起到了利好作用,通过吸收供给来缓解抛售压力。

尽管如今灰度的GBTC被视为引发熊市的因素之一,但在此前的2020年牛市中,它曾被视为主要推动力。在比特币ETF迟迟未获批的背景下,灰度成为了几乎唯一的合规入场渠道,为合格投资者和机构进入加密市场提供了便利。

实际上,早在2023年6月贝莱德传出现货比特币ETF的消息后,GBTC的负溢价就开始逐步收窄。从2023年7月1日的数据来看,GBTC和ETHE等信托产品的负溢价几乎处于历史新低,GBTC信托负溢价达30%,ETHE也高达30%。

灰度抛压不断,曾经的"比特币貔貅"影响何时休?

在过去半年多的ETF预期博弈中,GBTC的负溢价不断缩小,从30%上升至接近0,大多数提前布局买入的资金已经到了获利退出的时机。

从负溢价的角度看,这对曾经在一级市场参与GBTC、ETHE信托的私募投资者造成了较大损失,因为这些信托产品无法直接赎回其标的资产。当这些投资者在解锁期后在二级市场出售份额时,按当时的负溢价只能承受亏损。

正是基于这一原因,灰度一直积极推动将GBTC、ETHE等信托产品转型为ETF,以打通资金和兑换渠道,消除负溢价,维护投资者利益。

然而,在1月11日GBTC成功转型为现货ETF后,却开始造成持续的BTC抛售压力。截至近期,GBTC单日再度流出超过6.4亿美元,创下迄今最大单日资金流出记录,转型ETF后累计已流出34.5亿美元。相比之下,其他10支ETF都处于净流入状态。

灰度抛压不断,曾经的"比特币貔貅"影响何时休?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月23日,所有现货比特币ETF的前7个交易日总成交量约190亿美元,其中GBTC就占比过半。这表明目前ETF带来的增量资金,整体上仍在对冲GBTC持续资金流出所带来的抛售压力。

GBTC资金流出和抛售压力的原因之一是其较高的管理费。GBTC 1.5%的管理费远高于其他ETF产品0.2%-0.9%的费用水平。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将是一场公开的博弈:GBTC目前仍持有超50万枚BTC(约200亿美元),等待入场的机构和资金必然会寻找合适时机,逐步蚕食这一份额。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GBTC的抛售压力可能会继续压制资金主动流入的意愿。

灰度抛压不断,曾经的"比特币貔貅"影响何时休?

回顾过去,那些在2020年被视为吸引场外增量资金的"牛市推动力",在当前环境下不仅失去了效力,甚至成为了可能引发行业动荡的潜在风险因素。

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摒弃对大型机构布局的过度依赖,理性看待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或许是这个特殊周期中我们能获得的最宝贵经验之一。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6
  • 分享
评论
0/400
Rugman_Walkingvip
· 16小时前
砸盘是明摆着的事呗
回复0
MEV三明治受害者vip
· 23小时前
短暂收割预定
回复0
rekt_but_vibingvip
· 07-08 10:21
btc又被巨鲸砸咯
回复0
难道我又错过空投vip
· 07-08 10:15
早就说ETF是坑了吧
回复0
DeFiVeteranvip
· 07-08 10:07
散户才是最终接盘侠
回复0
数据酱油师vip
· 07-08 09:53
抄底的机会来了啊兄弟们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