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幣的時候到底看的是什麼?如何評估一個幣價是否合理?



在傳統炒股市場,公司的年報業績、題材會對其價格產生較大影響,ROI 市盈率。

幣圈還是很早期的市場,99%項目幣價跟產品本身沒有任何關係,產品不需要任何價值。meme造就了無數的暴富神話,而這輪週期的eth-世界計算機,所謂的“價值投資者”也受到了重創,大家迷茫無助,之前板塊輪動,eth/btc漲跌掛鉤的信息路徑依賴在這一輪都不管用。

回到標題,大部分人買幣都是基於新聞媒介,通過信息傳達出來的利好、利空判斷。當然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就已經戰勝了市場上大部分人,大部分人是依賴某個人、某個無來由的理由買幣。也就是所謂的“小道消息”,完全不對自己的錢負責。

我逐漸建立起來的認知,價格是受到供求關係的影響,誰在買誰在賣,可我們還是滄海一粟中不足論道的微塵。這輪週期三種幣類型出圈:VC幣(有風投背景有融資)、meme幣(社區自治cto)、應用幣(交易所平台幣、打新平台幣)

1⃣流通市值(MC) = 流通籌碼 × 市場接受的價格

我們先分清兩個概念。流通市值的是當下的市值。 還有一個是FDV總市值,這部分跟整體估值對應,總市值(FDV) = 總籌碼 × 市場接受的價格

上一篇文章聊到了幣圈項目按照生態龍頭測算,發幣早、活下來的項目便成了龍頭,這樣造就了市場接受的價格。爲什麼這輪週期定價變低?擁有定價權的主要在VC和交易所。之前vc錢多,而好項目少,項目方可能最開始不想融那麼多錢,而vc搶着送錢。所以把估值推高了,比如ENA、scroll。交易所會給項目定價建議,但是如果是在小所,流通籌碼少流動性低理論上可以無限定價,所以像ip沒有、現貨的,能達到5B。

這一輪vc停擺,出手越來越少,傾向於自己去下場做項目,影響了現在的代幣的定價。

流通籌碼這部分又是大學問又可以寫篇文章分享我怎麼估算籌碼。現在信息越來透明,可以查到項目解鎖信息拋壓,鏈上地址也被公開。其實很多項目方設計代幣經濟學體系就可以看出到底是想做事還是做市。

2⃣Narrative 決定“可以容忍的泡沫”有多大

在傳統炒股市場,公司的年報業績、題材會對其價格產生較大影響。但是幣圈沒有業績,是一輪輪的敘事。最近出圈的PENGU一個月漲了4倍,市值達到3.5B一線所都上完了現貨,是實打實的有資金湧入。

爲什麼故事能持續講下去:
-前期拋壓消化,社區強大,不斷擴展web2的ip在商場有售賣實體產品,有現金流。
-創始人資源強,能讓一線頭部項目方都換成pengu頭像,超級廣告位。
-在海外社交平台動畫火,讓看不懂的散戶敢買;家辦錢多直接投資(特別渠道消息)
記住幣圈不炒盈利,而是炒“未來有可能被接盤的方向

3⃣出貨壓力 vs. 市場接力能力

在上一個部分分析pengu就分析了這個出貨和接貨能力。這說明你已經看懂了大概。

做空 PENGU/LAYER 是“邏輯對”,但“項目的價值不僅僅在“拉盤”,而是能否引導後續接盤方接住籌碼。不是幣價高不高的問題,而是有沒有“人接最後一棒”的問題。作爲散戶需要放棄“市場應該怎麼走”的預設,去觀察“他們打算怎麼收割”。比如我之前提到的layer,沒有散戶被誘多進場,項目方資金又充足所以可以一直拉盤,拉到3.3B。(後面半個月又跌了4倍)

幣圈的價格運行邏輯,說白了,大部分時間是脫離基本面的,它不像股票有清晰的現金流和盈利模型,也不像宏觀商品那樣可以拿供需 + 地緣 +週期解釋。反而更像是“資金驅動的敘事迷宮”。

說到最後,一定要想清楚買幣的原因,能拿多久什麼時候止損止盈,不要衝動!
還有幣價不會無限漲和跌,對標龍頭和上的交易所。上所越多流動性越好,代幣屬於什麼類型:defi、交易所幣、公鏈幣... 龍二市值都很難超過龍一。
MEME0.22%
ETH-6.08%
BTC-2.98%
VC-1.96%
查看原文
post-image
post-image
post-image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