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聯合推廣任務上線!
本次活動總獎池:1,250 枚 ES
任務目標:推廣 Eclipse($ES)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ES 專場
📄 詳情參考:
Launchpool 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4
Alpha 第11期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7
🧩【任務內容】
請圍繞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動進行內容創作,並曬出參與截圖。
📸【參與方式】
1️⃣ 帶上Tag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發帖
2️⃣ 曬出以下任一截圖:
Launchpool 質押截圖(BTC / ETH / ES)
Alpha 交易頁面截圖(交易 ES)
3️⃣ 發布圖文內容,可參考以下方向(≥60字):
簡介 ES/Eclipse 項目亮點、代幣機制等基本信息
分享你對 ES 項目的觀點、前景判斷、挖礦體驗等
分析 Launchpool 挖礦 或 Alpha 積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對比
🎁【獎勵說明】
評選內容質量最優的 10 位 Launchpool/Gate
DeFi到DeETF:鏈上資產管理的演進與未來
從極客玩具到華爾街新寵:DeFi的崛起之路
在過去幾年裏,DeFi(去中心化金融)成爲金融圈的熱門話題。從最初以太坊上一些小衆的金融工具,到如今吸引華爾街大佬目光的新興領域,DeFi經歷了驚人的發展。
2020年至2021年間,DeFi市場迅速崛起。整體鎖倉量(TVL)從10多億美元飆升至最高1780億美元。Uniswap、Aave等協議一躍成爲加密界的明星項目。
然而,對普通投資者而言,DeFi仍如同迷宮。復雜的錢包操作、晦澀難懂的智能合約,以及安全隱患,都阻礙了大規模參與。數據顯示,即便DeFi如此火熱,傳統金融機構實際進場比例不到5%。投資者既向往又止步不前。
2021年起,一種名爲去中心化ETF(DeETF)的新工具應運而生。它融合了傳統ETF的理念和區塊鏈的透明性,既保留了傳統基金的便利性,又兼顧了DeFi資產的高成長空間。DeETF猶如一座橋梁,連接着DeFi新大陸和傳統投資者。
DeFi到DeETF:鏈上ETF的發展歷程
早期探索(2017-2019)
2017年至2018年,以太坊上的MakerDAO和Compound等早期項目首次展示了去中心化金融的可能性。2018年末,Uniswap推出的自動做市商(AMM)模式大大簡化了鏈上交易。截至2019年底,DeFi的TVL已接近6億美元。
同時,一些傳統金融機構開始關注區塊鏈技術,但仍受技術問題困擾。雖然尚未明確提出"DeETF"概念,但傳統資金與DeFi之間的橋接需求已初現端倪。
市場爆發與概念成型(2020-2021)
2020年,疫情推動大量資金流入加密貨幣市場。DeFi迎來爆發,TVL從10億美元猛增至1780億美元。流動性挖礦、收益農場等新模式層出不窮,但同時也暴露出巨大的用戶門檻。
部分傳統金融公司敏銳捕捉機會。例如,加拿大上市公司DeFi Technologies轉型推出跟蹤主流DeFi協議的金融產品,讓用戶可以像買賣股票一樣參與DeFi。這標志着"DeETF"概念正式萌芽。
與此同時,去中心化平台如DeETF.org也開始嘗試用智能合約管理ETF組合,但仍處於初級階段。
市場洗牌與模式成熟(2022-2023)
2022年初,Terra崩盤、FTX破產等事件重創投資者信心,DeFi市場TVL跌至400億美元。但危機也推動了更安全、透明的投資工具需求,促進DeETF發展成熟。
這一時期,"DeETF"發展出兩種清晰模式:
傳統金融渠道強化:DeFi Technologies等機構擴展產品線,在傳統交易所上市更多ETP產品。
鏈上去中心化模式興起:DeETF.org、Sosovalue等平台上線,直接通過智能合約實現資產管理和組合交易。
這兩種模式並行發展,讓DeETF賽道逐漸清晰。
DeETF的優勢與挑戰
DeETF展現出獨特優勢:
同時也面臨挑戰:
盡管存在挑戰,DeETF仍被視爲金融市場重要創新,讓傳統投資與加密市場界限模糊,資產管理更加民主化、智能化。
新興項目崛起,DeETF賽道百花齊放
從單一模式到多元探索
2023年後,DeETF進入"百花齊放"階段,沿兩條路徑演化:
繼續沿用傳統金融邏輯,通過正規交易所發行ETP。
純鏈上、去中心化的DeETF平台,用戶只需一個加密錢包即可自助創建、交易和管理資產組合。
鏈上原生資產組合方向,DeETF.org、Sosovalue等平台成爲先鋒探索者。Sosovalue支持多主題組合策略,爲用戶提供"一鍵買入+可追蹤"的ETF產品體驗。
機構路徑方面,除DeFi Technologies外,RWA龍頭Securitize也在以合規方式將傳統金融資產代幣化,引入一級市場投資者。
從2023年起,DeETF已從單一嘗試變成多元競爭的生態系統,不同路線、定位的項目百花齊放。
智能資產組合新趨勢
DeETF賽道經歷了從"自由組合"到"預設組合一鍵買入"的演進。但真正將"組合策略"交給算法自動化處理的項目仍不多見。
YAMA(Yamaswap)正是這一方向的探索者。它構建了AI驅動的資產配置推薦系統,用戶只需輸入需求,系統便會基於鏈上數據自動生成推薦組合。
YAMA選擇在Solana與Base上運行,大幅降低使用成本。其智能合約支持組合成分、權重、動態變化等全部鏈上公開,避免了"黑箱式配置"。
YAMA強調"自助部署"+"AI組合推薦"的組合式體驗,既解決"不會投"的痛點,也保留"資產掌控權"的透明與自主管理。這或許代表了DeETF平台從"結構工具"走向"智能投研助手"的方向。
DeETF賽道的分叉進化
隨着用戶需求從交易轉向"組合管理",DeETF賽道逐漸分化爲幾條發展路線:
整個賽道開始出現更智能、自動化的資產配置體驗趨勢。一些平台嘗試引入AI模型或規則引擎,根據用戶目標與鏈上數據動態生成配置建議。
YAMA在AI組合推薦與鏈上自助部署間做了結構性整合,採用低成本高性能公鏈部署,讓普通用戶無需復雜操作即可完成資產配置。
越來越多DeETF平台從"純工具"轉向"策略服務者",反映出加密資產管理賽道正走向去繁化、去專業壁壘化的金融體驗。
結語:DeETF重塑鏈上資產管理的未來
回顧DeFi發展,可見一條主線:從最初的智能合約試驗,到構建開放式交易和借貸協議,再到引發大規模資金流動,DeFi用六七年走完了傳統金融幾十年的路。如今,DeETF作爲DeFi的"用戶體驗升級版",正在承擔進一步普及和降低門檻的任務。
數據顯示,DeFi市場預計將從2025年的323.6億美元增長至2034年的約1.558萬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爲53.8%。這意味着未來5年,DeETF很可能成爲鏈上資產管理最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
當前,我們已看到不同類型的探索者:
早期DeFi解決了"能否去中心化做金融"的問題,而今天的DeETF和YAMA等項目,正在解決"去中心化金融如何讓更多人用得起、用得好"的問題。
未來的鏈上資產管理,應該成爲任何普通投資者都能掌握的能力。DeETF正是那把鑰匙。
從MakerDAO到Uniswap,從DeFi Technologies到YAMA,去中心化金融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對金融自由、透明與普惠理念的刷新。今天,DeETF正重新定義鏈上資產管理方式,而像YAMA這樣的創新項目,正爲這條路注入新的想象力。
故事遠未結束,但未來正在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