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hara:引領Web3與AI融合的基礎設施革命

AI 與 Web3 的融合:誰將引領下一代基礎設施建設?

技術範式的真正轉變往往伴隨着熱潮,而非完整的系統。當前的 AI 浪潮也不例外。作爲一級投資人,我始終認爲,關注行業深層變革比追逐表面敘事更有價值。

過去一年,我考察了衆多 RWA、Consumer、InfoFi 等項目,它們都在探索現實世界與鏈上系統的結合點。然而,一個明顯的趨勢是:無論項目方向如何,最終都需要融入 AI 協作邏輯,以提升競爭力和效率。

例如,RWA 項目需要考慮如何利用 AI 進行風控優化、鏈下數據驗證和動態定價;Consumer 或 DeFi 項目則需要 AI 來完成用戶行爲預測、策略生成和激勵分發。這表明,無論是資產數字化還是體驗優化,這些看似獨立的敘事最終都將匯聚到同一技術邏輯:基礎設施必須具備 AI 的融合和承載能力,才能支撐下一代應用的復雜協同。

AI 的未來不僅僅是變得更強大或使用更廣泛,真正的範式變化在於協作邏輯的重構。就像互聯網早期的變革不僅僅是發明了 DNS 或瀏覽器,而是首次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內容創作、將想法轉化爲產品,從而催生出整個開放生態。

AI 正在走向類似的道路:Agent 將成爲每個人的智能共創體,協助將專業知識、創意和任務轉化爲自動化生產力工具,甚至實現價值變現。這是當前 Web2 世界難以解決的問題,也是我關注 AI+Web3 賽道的底層邏輯:讓 AI 變得可協作、可流通、可分潤,才是真正值得構建的系統。

今天,我想討論目前唯一一個試圖從鏈級結構出發、系統性構建 AI 運作底層的項目:Sahara。

AI × Web3:誰來爲這個時代造鏈?

投資的本質:世界觀與價值體系的選擇

我的投資邏輯並非簡單地將公鏈敘事與 AI 結合,然後選擇背景較好的團隊。投資本質上是對世界觀的選擇,我一直在思考一個核心問題:AI 的未來是否能被更多人共同擁有?

它能否借助區塊鏈重構 AI 的價值歸屬和分配邏輯,讓普通用戶、開發者等不同角色都有機會參與、貢獻並持續受益?只有當這種邏輯出現時,我才認爲相關項目有可能成爲顛覆者,而不僅僅是"另一個公鏈"。

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我接觸了衆多 AI 項目,直到遇到 Sahara。Sahara 的聯合創始人 Tyler 給出的願景是:構建一個開放、可參與、人人都能擁有並從中獲益的生態。這個簡單的回答恰恰指出了傳統公鏈的不足:它們往往單向服務於開發者,代幣經濟設計也多局限於 Gas Fee 或治理,難以真正支撐生態的正向循環,更難以承載新興賽道的可持續發展。

我深知這條路充滿挑戰,但正因如此,這是一場無法拒絕的革命,也是我堅定投資的原因。真正的範式轉變不在於打造單個產品,而在於構建支撐性的系統。Sahara 正是我預期中最值得期待的案例之一。

AI × Web3:誰來爲這個時代造鏈?

從投資到八倍估值追投重倉

我最初投資 Sahara 是因爲它符合我對 AI 龍頭項目的期望——構建 AI 經濟和基礎設施系統。而讓我在短短半年內以前輪估值 8 倍追加投資的,是我在這個團隊身上感受到的罕見力量。

兩位聯合創始人各具特色:一位是南加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專攻 AI 領域。他的學術成就不僅體現在專業知識上,更在於他在這個年齡段仍保持着實現夢想的精力和魄力。認識 Ren 教授一年多來,我見證了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情緒穩定且謙遜的天才風範。

另一位 Tyler,曾任某知名交易所實驗室投資總監,負責北美投資和孵化器,對 Web3 有深刻認知。他的自律令人驚嘆:睡眠時間精確控制,無論多忙也堅持健身,爲保持頭腦清晰不碰糖分,每天工作超過 13 小時。我曾笑稱他是個機器人,他只淡然回應:"我很幸運,能有今天的忙碌。"他從推進項目進展中獲得滿足感,造夢就是他的熱愛,無需其他動力。

結識他們改變了我的生活方式,我也開始盡量規律作息,情緒更加穩定,並開始健身...

因此,當有人說 Sahara 是因爲運氣才獲得資本青睞時,我會毫不避諱地指出,"資本的追捧是必然結果"。在這輪市場一級融資困難的情況下,Sahara 卻被一級市場追着投資,這種景象令人印象深刻。

除了知名投資機構的加入,Sahara 還開啓了某大型科技公司進軍 Web3 AI 領域的投資時代,其獲得該公司 AI 大獎是促成投資的重要因素。此外,一些專注 AI 的基金和國家級銀行等機構也成爲 Sahara 的支持者。可以看到,一批更偏向傳統技術與產業資源的機構,開始因 Sahara 而悄然布局 AI × Web3 領域。

資本只會爲有確定性的方向和執行力買單——這正是對 Sahara 技術深度、團隊背景、系統設計與執行能力的正向反饋。

這也解釋了爲什麼 Sahara 能夠展現出一些實質性的結構指標:

測試網上已激活超過 320 萬帳戶,數據平台標注者超 20 萬(數百萬人在排隊中),他們的客戶包括多家頭部科技企業,並已達成千萬美元級別的營收。

在這條基礎設施鏈上,至少從"誰來做"到"能不能做"的問題上,Sahara 已經比 99% 的"AI 概念項目"走得更深更穩。

AI × Web3:誰來爲這個時代造鏈?

公鏈的終極課題:實現所有貢獻者持續獲益,驅動經濟正向循環

回到我們最初的判斷邏輯:在 AI 與區塊鏈的結合系統中,是否真的存在一種機制,能夠讓每一位貢獻者被看見、被記錄,並持續獲得回報?

模型訓練和數據優化離不開大量標注與交互的支持;反之,如果缺乏用戶貢獻,項目就不得不投入更多資金去採購數據、外包標注,這不僅增加了成本,也削弱了社區共建的價值驅動。

Sahara 是少數能讓普通用戶"從第一天就參與數據建設"的 Web3 AI 項目。它的數據標注任務系統每天都在運轉,大量社區用戶積極參與標注和 prompt 創建。這不僅幫助系統完善,更是在用數據投資未來。

通過 Sahara 的機制,不僅提升了模型質量,更讓更多人了解並參與到這個去中心化 AI 生態中,將數據貢獻與收益掛鉤,形成真正的良性循環。

某公鏈上的一個項目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它借助 Sahara 的去中心化數據收集與人機協同標注,快速構建了涵蓋多語言、多口音的高質量數據集,大幅提升了其 TTS 和語音複製模型的訓練效率。這也推動其開源項目獲得數千 GitHub 星標、超過 200 萬次下載。

同時,參與數據標注的用戶也獲得了該項目發放的代幣獎勵,形成了開發者與數據貢獻者之間的雙向激勵閉環。

Sahara 的"無需許可版權"機制,在保障所有參與者權益的同時,確保了 AI 資產的開放流通與復用——這正是驅動整個生態爆發式增長的底層邏輯。

AI × Web3:誰來爲這個時代造鏈?

爲什麼這是一個具有長期價值支撐的場景?

想象一下,如果你要構建一個 AI 應用,自然希望你的模型比其他人更準確、更貼近真實用戶。

Sahara 的關鍵優勢在於:它連接着你與一個龐大且活躍的數據網路——幾十萬、未來可能數百萬的標注者。他們能持續爲你提供定制化、高質量的數據服務,讓你的模型迭代速度更快。

更重要的是,這絕非一次性交易。通過 Sahara,你接入的是一個潛在的早期用戶社群;而這些貢獻者,未來很可能就是你產品的真實用戶。

這種連接也並非一次性的買斷,通過 Sahara 的智能合約系統與確權機制,能夠實現長週期、可溯源、可持續的激勵體系。

無論數據被調用多少次,貢獻者都將獲得持續分潤,收益與使用行爲動態掛鉤。

但這並不只是數據標注與模型訓練階段的收益模型。Sahara 構建的是一個覆蓋 AI 模型全生命週期的經濟系統,在模型上線後的調用、組合、跨鏈復用,每一個環節也都內置分潤機制,允許價值能夠在更長週期中被捕獲。

模型開發者、優化者、驗證者、算力貢獻節點等從此也都能在不同階段持續獲益,而不只是依賴單次交易或買斷。

這樣的體系爲模型組合調用和跨鏈復用帶來了複利效應。一個被訓練好的模型,就像積木一樣,可以被不同應用反復調用和組合,每一次調用都爲原始貢獻者創造新的收益。

因爲這一點,我認同 Sahara 的底層信念:一個真正健康的 AI 經濟系統,不能只是數據的掠奪、模型的買斷,不能只是讓少數人佔盡紅利。而必須是開放的、協作的、共贏的——每一個人都能參與進來,每一份有價值的貢獻都能被記錄,並在未來持續獲得回報。

AI × Web3:誰來爲這個時代造鏈?

越接近真實結構,挑戰也越多

盡管我看好 Sahara,但也不會因爲自己的投資立場而忽視項目將面臨的挑戰。

Sahara 架構的一大優勢,是它並不局限於某條鏈或單一生態。

它的系統從一開始就設計爲開放的、全鏈的、標準化的:支持部署在任意 EVM 兼容鏈上,同時,也提供標準 API 接口,允許 Web2 系統——無論是電商後臺、企業 SaaS 還是移動 App——直接調用 Sahara 的模型服務並完成鏈上結算。

然而,盡管這種架構設計極其稀缺,它也存在一個核心風險:基礎設施的價值,不在於"能做什麼",而在於"誰願意基於它去做什麼"。

要成爲被信任、被採用、被組合的 AI 協議層,Sahara 的關鍵在於生態參與方如何評估它的技術成熟度、穩定性和未來可預期性。系統本身雖然已搭建完成,但是否真能吸引大量項目基於它的標準落地,仍是未知數。

不可否認,Sahara 已取得關鍵驗證:服務多家頭部科技企業,向其提供相關數據的服務,並處理業界最難的一些數據需求問題,成爲驗證這套系統可行性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4
  • 分享
留言
0/400
Uncle Whalevip
· 07-16 20:11
又见老朋友在吹水了
回復0
终于从矿工变农民vip
· 07-16 20:03
搞不动矿机咯 割地种田了
回復0
熊市生存者vip
· 07-16 20:00
只是又一个热点而已,老兵多轮牛熊都见过,别追浪
回復0
老钱包已哭晕vip
· 07-16 19:59
又在吹ai了,啥时候落地了再叫我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