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聯合推廣任務上線!
本次活動總獎池:1,250 枚 ES
任務目標:推廣 Eclipse($ES)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ES 專場
📄 詳情參考:
Launchpool 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4
Alpha 第11期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7
🧩【任務內容】
請圍繞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動進行內容創作,並曬出參與截圖。
📸【參與方式】
1️⃣ 帶上Tag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發帖
2️⃣ 曬出以下任一截圖:
Launchpool 質押截圖(BTC / ETH / ES)
Alpha 交易頁面截圖(交易 ES)
3️⃣ 發布圖文內容,可參考以下方向(≥60字):
簡介 ES/Eclipse 項目亮點、代幣機制等基本信息
分享你對 ES 項目的觀點、前景判斷、挖礦體驗等
分析 Launchpool 挖礦 或 Alpha 積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對比
🎁【獎勵說明】
評選內容質量最優的 10 位 Launchpool/Gate
DePIN項目真相:Web3創新還是新一輪硬件騙局
DePIN項目:Web3世界的新一輪炒作還是真正的創新?
近年來,Web3領域不斷上演着"經濟激勵+場景包裝"的老套路。上一輪GameFi熱潮中,"玩遊戲賺代幣"、"跑步賺代幣"等概念一度成爲熱門話題。然而,這些項目雖然短期內風光無限,卻未能找到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最終導致代幣價格劇烈波動、用戶流失、生態崩塌。
如今,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路)概念的興起,再次引發了Web3圈的熱議。與GameFi相比,DePIN的應用場景似乎更加廣泛:充電、通話、安裝插座、駕駛、觀看廣告,甚至飲水都可能成爲獲取代幣的途徑。這種"萬物皆可DePIN"的理念,乍看之下比GameFi更具想象空間。畢竟,相較於虛擬遊戲世界,現實生活中的用電、通信、交通和能源似乎更具"實際價值"。
然而,當我們深入分析這些項目的實際落地情況和經濟模型時,卻發現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目前DePIN市場中,超過60%的設備供應商來自同一地區,這些設備的售價往往是批發價的30-50倍。大多數硬件投資者面臨巨大損失,而購買的DePIN代幣也幾乎沒有反彈的跡象。投資者只能眼睜睜看着資產縮水,苦等遙遙無期的"生態落地"和"下一輪空投"。這種現象不禁讓人懷疑,這是否真的是基礎設施的創新,還是另一輪披着新外衣的硬件騙局?
項目回顧:投資者的血淚教訓
Helium:從一機難求到無人問津
Helium曾是DePIN領域的明星項目,其Helium Hotspot設備構建了一個去中心化的LoRaWAN網路。後來還與知名電信公司合作推出移動通信服務,推出的低價套餐在短時間內吸引了大量用戶。
然而,Helium設備的真實故事卻是一個典型的"韭菜收割"案例:曾經幾十美元的熱點礦機,被炒到2500美元一臺,聲稱三天就能回本。但現實是殘酷的:由於某些地區的節點被官方封殺,導致大量投資者損失慘重,礦機成爲廢鐵,代幣價格暴跌,礦工血本無歸。曾經"挖礦即財富自由"的夢想,如今已經破滅。
Hivemapper:高價攝像頭"挖礦"難以回本
Hivemapper推出售價549美元的行車記錄儀,允許用戶在駕駛過程中上傳地理數據獲得代幣獎勵。這種"邊開車邊賺幣"的模式看似比傳統挖礦更易上手,但實際存在諸多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Hivemapper通過硬件銷售創造了可觀的收入,但這更多反映了其"賣設備"的能力,而非DePIN經濟模型的健康運轉。
Jambo:非洲市場的Web3手機神話
Jambo以"DePIN + Web3錢包"的組合切入非洲市場,推出售價僅99美元的智能手機。據報道,已售出超過40萬臺,並激活了超過123萬個錢包地址。這一成績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某知名代幣的價格漲和生態系統的快速發展。
然而,這款手機存在諸多問題:
Ordz Game:Web3版復古掌機
Ordz Game推出了結合"Play to Earn"概念的硬件掌機BitBoy。高價版本一經推出便銷售一空,普通版也售出2000多臺。
然而,仔細分析後發現:
能否真正實現玩家長期留存和收益回報,仍然存疑。
TON手機:昂貴的"老年機"體驗
在某知名即時通訊平台和相關區塊鏈項目火熱時期,TON手機應運而生,售價接近500美元。然而,用戶反饋普遍不佳,認爲其性能配置與同價位主流手機相去甚遠。盡管附送手機殼並宣稱有"空投預期",但實際上:
購買者更多是爲了"未來空投的希望",但這種希望的實現似乎遙遙無期。
Starpower:難以理解的高價智能插座
Starpower自稱是某知名公鏈生態下的智能電力DePIN項目,銷售智能插座、車載充電器、電池等硬件,得到了一些知名機構的支持。然而,其產品定價令人費解:一個普通插座售價100美元,而同類產品在其他平台的售價僅爲其十分之一左右。
此外,該項目存在諸多問題:
回顧歷史上類似項目的"礦機期貨騙局",Starpower的發展路徑令人擔憂。
能源類DePIN項目:遠離市場邏輯的理想化嘗試
一些項目如Glow和PowerLedger主打碳信用交易、P2P能源分布式交易等理想化模型。例如,Glow通過雙代幣機制獎勵太陽能電站的綠色發電行爲。但在實際操作中面臨諸多挑戰:
PowerLedger嘗試建立電力市場P2P交易平台,但其平台幣已接近歸零,核心商業模式尚未得到驗證。這些項目雖然理念美好,但在監管和商業落地方面仍面臨巨大挑戰。
DePIN的本質與未來展望
DePIN本質上是Web3"經濟激勵模型"在現實物理世界的延伸嘗試。理論上,它有潛力實現以下目標:
然而,當前階段的DePIN項目中,絕大多數仍然依賴"銷售硬件"來獲利:
真正成功的DePIN項目需要具備強大的供需模型設計、透明且可持續的激勵機制,以及對硬件和基礎設施領域的深入理解。當前DePIN市場的最大泡沫在於:大多數項目並非在解決實際問題,而是通過包裝概念來吸引投資者。當硬件成爲投機工具,當設備代幣變成毫無價值的"數字彩票",當所有敘事都圍繞空投預期展開時,DePIN很可能淪爲Web3世界的又一次龐氏騙局。
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能夠看到一些真正依靠實際使用和真實收入生存的DePIN項目,而不是那些僅靠銷售硬件或炒作概念的項目。只有這樣,DePIN才能真正爲Web3的發展做出貢獻,而不是成爲又一個投機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