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密巨鯨灰度轉型ETF後的市場影響灰度作爲加密世界的重要機構投資者代表,長期以來通過信托基金爲投資者提供合規的加密貨幣投資渠道。然而,自1月11日灰度GBTC信托成功轉型爲現貨比特幣ETF後,情況發生了顯著變化。截至目前,GBTC累計已流出34.5億美元,成爲唯一處於淨流出狀態的比特幣ETF產品。這意味着灰度GBTC已成爲近期比特幣ETF整體資金流出的主要因素,構成了短期內最大的拋售壓力。灰度自2019年起就是加密領域舉足輪重的知名機構投資者。作爲數字貨幣集團DCG的子公司,灰度在現貨比特幣ETF上市前,一直通過信托基金爲投資者提供合規投資渠道,其90%以上的資金來自機構投資者和退休基金。在今年1月11日GBTC轉型ETF時,灰度GBTC的管理規模高達250億美元,是當時最大的加密貨幣托管機構。灰度旗下還包括ETH、BCH、LTC等多個主流資產的信托基金,投資風格較爲穩健。這些信托基金本質上是"單向投資工具",短期內只允許資金流入而不能流出。投資者出於套利目的選擇入金BTC、ETH等,不僅導致灰度相關信托規模持續增長,對現貨市場也起到了利好作用,通過吸收供給來緩解拋售壓力。盡管如今灰度的GBTC被視爲引發熊市的因素之一,但在此前的2020年牛市中,它曾被視爲主要推動力。在比特幣ETF遲遲未獲批的背景下,灰度成爲了幾乎唯一的合規入場渠道,爲合格投資者和機構進入加密市場提供了便利。實際上,早在2023年6月貝萊德傳出現貨比特幣ETF的消息後,GBTC的負溢價就開始逐步收窄。從2023年7月1日的數據來看,GBTC和ETHE等信托產品的負溢價幾乎處於歷史新低,GBTC信托負溢價達30%,ETHE也高達30%。在過去半年多的ETF預期博弈中,GBTC的負溢價不斷縮小,從30%上升至接近0,大多數提前布局買入的資金已經到了獲利退出的時機。從負溢價的角度看,這對曾經在一級市場參與GBTC、ETHE信托的私募投資者造成了較大損失,因爲這些信托產品無法直接贖回其標的資產。當這些投資者在解鎖期後在二級市場出售份額時,按當時的負溢價只能承受虧損。正是基於這一原因,灰度一直積極推動將GBTC、ETHE等信托產品轉型爲ETF,以打通資金和兌換渠道,消除負溢價,維護投資者利益。然而,在1月11日GBTC成功轉型爲現貨ETF後,卻開始造成持續的BTC拋售壓力。截至近期,GBTC單日再度流出超過6.4億美元,創下迄今最大單日資金流出記錄,轉型ETF後累計已流出34.5億美元。相比之下,其他10支ETF都處於淨流入狀態。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月23日,所有現貨比特幣ETF的前7個交易日總成交量約190億美元,其中GBTC就佔比過半。這表明目前ETF帶來的增量資金,整體上仍在對沖GBTC持續資金流出所帶來的拋售壓力。GBTC資金流出和拋售壓力的原因之一是其較高的管理費。GBTC 1.5%的管理費遠高於其他ETF產品0.2%-0.9%的費用水平。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將是一場公開的博弈:GBTC目前仍持有超50萬枚BTC(約200億美元),等待入場的機構和資金必然會尋找合適時機,逐步蠶食這一份額。這意味着在未來一段時間內,GBTC的拋售壓力可能會繼續壓制資金主動流入的意願。回顧過去,那些在2020年被視爲吸引場外增量資金的"牛市推動力",在當前環境下不僅失去了效力,甚至成爲了可能引發行業動蕩的潛在風險因素。在行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摒棄對大型機構布局的過度依賴,理性看待機構投資者的作用,或許是這個特殊週期中我們能獲得的最寶貴經驗之一。
GBTC轉型ETF後資金流出 灰度成比特幣短期拋壓主因
加密巨鯨灰度轉型ETF後的市場影響
灰度作爲加密世界的重要機構投資者代表,長期以來通過信托基金爲投資者提供合規的加密貨幣投資渠道。然而,自1月11日灰度GBTC信托成功轉型爲現貨比特幣ETF後,情況發生了顯著變化。
截至目前,GBTC累計已流出34.5億美元,成爲唯一處於淨流出狀態的比特幣ETF產品。這意味着灰度GBTC已成爲近期比特幣ETF整體資金流出的主要因素,構成了短期內最大的拋售壓力。
灰度自2019年起就是加密領域舉足輪重的知名機構投資者。作爲數字貨幣集團DCG的子公司,灰度在現貨比特幣ETF上市前,一直通過信托基金爲投資者提供合規投資渠道,其90%以上的資金來自機構投資者和退休基金。
在今年1月11日GBTC轉型ETF時,灰度GBTC的管理規模高達250億美元,是當時最大的加密貨幣托管機構。灰度旗下還包括ETH、BCH、LTC等多個主流資產的信托基金,投資風格較爲穩健。
這些信托基金本質上是"單向投資工具",短期內只允許資金流入而不能流出。投資者出於套利目的選擇入金BTC、ETH等,不僅導致灰度相關信托規模持續增長,對現貨市場也起到了利好作用,通過吸收供給來緩解拋售壓力。
盡管如今灰度的GBTC被視爲引發熊市的因素之一,但在此前的2020年牛市中,它曾被視爲主要推動力。在比特幣ETF遲遲未獲批的背景下,灰度成爲了幾乎唯一的合規入場渠道,爲合格投資者和機構進入加密市場提供了便利。
實際上,早在2023年6月貝萊德傳出現貨比特幣ETF的消息後,GBTC的負溢價就開始逐步收窄。從2023年7月1日的數據來看,GBTC和ETHE等信托產品的負溢價幾乎處於歷史新低,GBTC信托負溢價達30%,ETHE也高達30%。
在過去半年多的ETF預期博弈中,GBTC的負溢價不斷縮小,從30%上升至接近0,大多數提前布局買入的資金已經到了獲利退出的時機。
從負溢價的角度看,這對曾經在一級市場參與GBTC、ETHE信托的私募投資者造成了較大損失,因爲這些信托產品無法直接贖回其標的資產。當這些投資者在解鎖期後在二級市場出售份額時,按當時的負溢價只能承受虧損。
正是基於這一原因,灰度一直積極推動將GBTC、ETHE等信托產品轉型爲ETF,以打通資金和兌換渠道,消除負溢價,維護投資者利益。
然而,在1月11日GBTC成功轉型爲現貨ETF後,卻開始造成持續的BTC拋售壓力。截至近期,GBTC單日再度流出超過6.4億美元,創下迄今最大單日資金流出記錄,轉型ETF後累計已流出34.5億美元。相比之下,其他10支ETF都處於淨流入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月23日,所有現貨比特幣ETF的前7個交易日總成交量約190億美元,其中GBTC就佔比過半。這表明目前ETF帶來的增量資金,整體上仍在對沖GBTC持續資金流出所帶來的拋售壓力。
GBTC資金流出和拋售壓力的原因之一是其較高的管理費。GBTC 1.5%的管理費遠高於其他ETF產品0.2%-0.9%的費用水平。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將是一場公開的博弈:GBTC目前仍持有超50萬枚BTC(約200億美元),等待入場的機構和資金必然會尋找合適時機,逐步蠶食這一份額。這意味着在未來一段時間內,GBTC的拋售壓力可能會繼續壓制資金主動流入的意願。
回顧過去,那些在2020年被視爲吸引場外增量資金的"牛市推動力",在當前環境下不僅失去了效力,甚至成爲了可能引發行業動蕩的潛在風險因素。
在行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摒棄對大型機構布局的過度依賴,理性看待機構投資者的作用,或許是這個特殊週期中我們能獲得的最寶貴經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