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未來構建於比特幣(BTC)之上——以太坊(ETH)不過是個測試網

來源: Cointelegraph 原文: 《 金融的未來構建於比特幣(BTC)之上——以太坊(ETH)不過是個測試網 》

作者:Alisia Painter,Botanix Labs首席運營官

沒有以太坊,行業就不會像今天這樣在實現DeFi、使區塊鏈具有可編程性以及證明智能合約的大規模價值方面取得進展。以太坊虛擬機(EVM)已成爲開發者首選平台,擁有最大的生態系統和工具。

然而,隨着DeFi的成熟,值得提出一個問題:以太坊是未來金融創新的最佳基礎嗎?答案可能是比特幣。

截至2025年3月,比特幣的總價值鎖倉(TVL)接近60億美元,比特幣的去中心化、流動性和抗壓性使其成爲下一代鏈上金融的自然家園,盡管以太坊的靈活性促進了大量的實驗性創新,但這種靈活性也帶來了很多權衡。

從我們在大規模黑客事件中看到的智能合約漏洞,到圍繞可擴展性的問題,以太坊的實驗性理念在其基礎上留下了裂痕。相比之下,比特幣提供了一個穩固且經過戰鬥考驗的基礎設施,DeFi可以在此可持續發展,並跨越從“投機者”到主流採納的鴻溝。

以太坊的貢獻與局限性

以太坊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今天所擁有的基礎的奠基者。這一創新和發展爲比特幣的潛力和最終成就提供了一個測試場。它的可編程性使得開發者能夠創造出從自動化貸款平台到復雜衍生品的各種產品。這些產品的存在完全得益於以太坊的智能合約能力。

然而,靈活性帶來了嚴重的權衡,我們已經在實時中看到了這些問題的出現。2016年的DAO黑客事件導致5000萬美元的損失,並幾乎在以太坊的初期就將其扼殺。2022年的Wormhole漏洞損失了3.25億美元,而Ronin橋的黑客攻擊損失了6.2億美元。

這些不僅僅是運氣不佳,它們是以太坊開放式可編程性帶來的可預見結果。智能合約雖然強大,但它們也很復雜。復雜性帶來了漏洞。Solidity語言根本沒有把安全性作爲設計的主要考慮因素。

與此同時,以太坊的擴展性挑戰使得它變得越來越難以接近。

網路擁堵和高峯期間飆升至數百美元的手續費,實際上將普通用戶排除在外。在高峯期,經驗豐富的用戶將非常習慣於僅進行基本交易所需支付的眼淚般的高額手續費。像Optimism和Arbitrum這樣的Layer-2解決方案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它們分割了流動性,並引入了自己的信任假設。

這並不是說以太坊失敗了,它沒有。隨着DeFi從實驗階段走向更廣泛的全球金融,我們需要問一個問題:繼續在這一基礎上構建是否有意義,還是該考慮一個更具韌性的替代方案?

爲什麼是比特幣?

比特幣的設計哲學截然不同。它不是一個供無限實驗的平台,而是一個穩定的堡壘。其保守的開發理念和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使比特幣成爲現存最安全的區塊鏈。這種安全性轉化爲信任——這是DeFi應用處理數十億美元價值的關鍵因素。

流動性是比特幣的另一個優勢。比特幣的市值遠遠超過以太坊,是流動性最強的加密貨幣,這使得它成爲DeFi的理想基礎層。像比特幣的閃電網絡和像Spiderchain這樣的側鏈技術,已經在解鎖比特幣智能合約的潛力,提供了開發者所需的可編程性,同時不犧牲安全性或可擴展性。

不是所有比特幣項目都是平等的

許多所謂的比特幣L2和側鏈聲稱是“比特幣原生”的,承諾通過利用比特幣的內在安全特性爲應用提供支持。

讓我們澄清一下:很多並不是真正的比特幣原生。

不指名道姓,這些項目通常依賴托管的多重籤名設置,將比特幣橋接到以太坊或其他鏈上,然後在其上構建rollups。雖然這種方法本身並沒有問題,且有些用例適合這種信任假設,但它並不等同於原生構建在比特幣上的應用。

真正的比特幣L2是直接構建在比特幣上的,利用其流動性、安全性和韌性——這些特性經受了時間的考驗。如果我們希望擴展DeFi能力,必須在比特幣上構建它們。這是一個直接的請求,但值得重申,因爲我們看到一些主要參與者正在探索與比特幣潛力不完全對接的路徑。

前進的道路

辯論不應被框架化爲以太坊對比特幣的競爭。這是一個錯誤的二元對立。以太坊的創新至上方式在證明什麼是可能的方面至關重要,它仍然是DeFi實驗的重要中心。比特幣提供了以太坊沒有的東西:一個已經贏得了更廣泛金融世界信任的基礎。

用戶不應該在安全性和功能性之間做出選擇。比特幣的韌性與以太坊所開創的類似復雜金融工具相結合。現在一些最令人興奮的工作正是發生在這兩個領域的交匯處。

爲了讓DeFi實現創建一個公平、開放和包容的金融系統的承諾,它必須超越實驗階段。它必須足夠安全,讓普通人能夠使用而不必擔心因漏洞而失去一切。它需要足夠深的流動性來支持現實世界的金融活動。它還需要那種只有比特幣才能獲得的機構信任。

金融的未來將建立在比特幣之上,不是因爲以太坊失敗了,而是因爲比特幣提供了金融所需的基礎。

作者:Alisia Painter,Botanix Labs首席運營官

相關推薦:人工智能(AI)時代下去中心化金融(DeFi)如何實現安全規模化發展

本文僅供一般信息參考,不能作爲法律或投資建議。此處表達的觀點、思想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或代表Cointelegraph的觀點和意見。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